记者见到陆平时,她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,阳光透过窗棂洒满房间。陆平今年101岁,白发梳理得一丝不苟,眼神温润而澄澈。看着老照片,她的手指轻轻摩挲,仿佛触摸到了80多年前的时光。
1924年,陆平出生于香港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幼小的她随家人回到家乡台山冲蒌。1942年,民族危亡之际,18岁的陆平毅然投身革命洪流。为配合战斗需要,她转入隐蔽战线开展地下工作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抗争中,家人与她并肩前行——丈夫李贯之、姐姐陆田、姐夫黄文康,皆以热血之躯投身抗日战争,用一家赤诚筑起守护家国的防线。
"这场仗,我们一定要坚持打下去!”老人缓缓开口,乡音里浸透岁月的沉淀。80多年前,关于抗日战争的回忆在她的娓娓道来中一点点展开……
风雨同舟地下战线的革命伴侣 回忆起往事,陆平的目光变得悠远深邃。她缓缓说起,幼时家中经济条件拮据,但父亲对她寄予厚望,常叮嘱她要像莲花一般,坚守内心的洁白纯净,秉持“出淤泥而不染”的品格。 在陆平幼小的心中点亮希望之光的,则是共产党人。她还记得,为了开展革命工作,一批在广州活动的共产党人按照组织部署,以教师身份为掩护,来到台山冲蒌。他们不仅带来知识的火种,更带来救亡图存的先进思想。在简陋的教室里,他们向孩子们讲述国家的危难、民族的未来,告诉他们“中国很大,人口很多,但我们不能一直被人欺负,只有发愤图强,才能让国家站起来”。年幼的陆平被这些话语深深触动,革命的种子在她心中悄然萌芽。 后排右一为陆平 1942年,18岁的陆平在都斛镇莘村中心小学任教,并陆续接触革命工作。其间,她认识了人生中的革命伴侣——李贯之。李贯之出生于1912年,是都斛人,这位上海复旦大学的高材生,早在求学期间就接受进步思想,积极参加学生运动。1938年,他放弃大城市生活,毅然回到广东从事地下工作,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宣传。那年11月,26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。 李贯之 陆平、李贯之两人有共同的信仰,他们相知相惜,成为革命伴侣,两人从此并肩投身抗日洪流。 “我是一名地下交通员。”陆平在回忆中这样定义自己。那些年,组织曾安排她去往台山、广州、香港、广西柳州,甚至远至贵州交界的少数民族地区古宜。陆平的足迹遍布南方多地,柔弱的肩头扛起情报传递、药品采购和革命同志接送的重任,并配合李贯之的抗日宣传动员工作。 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,陆平与李贯之既是革命战友,也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。1945年11月,李贯之按中共广州市委布置自筹资金创办学习知识出版社,陆平在广州协助开展出版工作。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他们克服重重困难,助力《学习知识》月刊向全国发行,传播进步思想。1946年,夫妇二人转移至香港开展华侨统战工作。 庆祝台山解放会场,左为副县长李贯之。 1949年5月,组织派李贯之回粤中纵队滨海总队。当年5月25日,台山县人民政府成立,李贯之任副县长,负责政权建设工作,陆平随其返回台山。当年10月,台山解放后建立人民政权,李贯之兼任民政科长、女师校长职务。不幸的是,1950年9月22日,李贯之病情恶化,送广州博爱医院医治无效,于当年9月30日病逝,终年38岁。 悲痛过后,陆平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。她擦干眼泪,重新振作起来,接过丈夫手中的 “接力棒”。陆平先后担任台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、县人民银行副行长,在医疗卫生和金融领域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,直至1984年离休。 家国同在 举家投身抗战洪流 陆平的革命故事,并非个例。在那个烽火纷飞的年代,她的家庭成为投身抗战洪流的 “革命集体”,姐姐陆田、姐夫黄文康,同样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胜利奉献力量。 1939年,陆田在培英中学读书时,台山进步知识分子李嘉人是她的政治启蒙老师,这位引路人点燃了她心中的革命火种。初中毕业后,陆田经介绍到联安小学教书,在中共联安支部领导下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。1941年皖南事变后,陆田因组织声讨大会表现突出,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不久,陆田与黄文康结为革命伴侣。 黄文康 黄文康,1912年生于海南琼山,1933年,他在广州投身革命,成为抗战前夕广东党组织恢复活动时的第一批党员。他令人称道的是以卖故衣为掩护,翻山越岭走遍台山乡村小学,单线联系党员,传达形势,强化革命气节教育。1942年,台山侨汇断绝、大旱天灾,黄文康领导党组织发起生产自救活动,包括在城镇开办故衣店、旅店、杂货铺,筹措活动经费,在农村组织“耕田会”“禾耕队”,开荒垦田、试种多造番薯,开办糖厂、油厂,并变卖作物购置10余支枪械。 从1942年春到1949年夏,陆田随丈夫辗转台山西南区、台城等不同地方,以故衣商人家属和老板娘的身份作为掩护进行地下斗争,两人共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“地下防线”。 1949年10月,黄文康任中共开平县委书记兼县长。后来,黄文康还曾担任中山医科大学(原中山医学院)党委副书记、副院长,广东省政协委员等职务,始终坚守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。1997年11月,黄文康逝世,享年86岁。 这样一个革命家庭,在烽火岁月中用各自的方式守护家国理想。如今,陆田夫妇早已离世,陆平成为这个革命家庭唯一的见证者。谈起现在的生活,老人欣慰地说:“我们的祖国发展起来了,变化很大!”在她看来,还需要更多的年轻人继续奋斗。 烽火虽已远去,但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;岁月虽已流逝,但赤诚的家国情怀永远传承在中华大地。陆平的故事,是千千万万抗战英雄故事的一个缩影。她的一生,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,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生。正是千千万万像陆平一家这样的人,用他们的勇敢与坚守,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,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。
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、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、知识产权等问题,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。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
联系方式:0750-5565827邮件:tssxzzx@jiangmen.gov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