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文鼎生活照,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。 梅玲供图
梅文鼎出生于1903年,他早年投身教育,以笔墨为犁播撒知识火种;抗战烽火燃起,他投笔从戎,追随叶挺将军奔赴抗日前线,在枪林弹雨中传递军需、营救战友;解放战争时期,他助力民主党派建设,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号;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他坚守爱国新闻阵地,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。 记者跟随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委宣传部、市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一行,走进台山籍抗战英雄梅文鼎的旧居。这座位于端芬镇山底龙腾村的岭南传统建筑,如今青砖斑驳,瓦檐半颓,仍存“一廊一房”之构。廊壁残存的斑驳壁画间,花鸟纹样依稀可辨昔日的风华,仿佛仍在诉说那段峥嵘岁月…… 01 投笔从戎 追随叶挺的抗日征程 梅文鼎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,毕业后回到家乡台山从事教育工作。他先后在广州和台山多所学校执教,担任过童子军教练和体育教员,深受学生爱戴。在教学过程中,他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,经常讲述岳飞、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故事,在学生心中播撒爱国主义的种子。 1931年,梅文鼎与梅重清等人共同创办进步刊物《汝南之花》,发表大量反封建、反压迫的文章。这份刊物成为当地宣传进步思想的重要阵地,为后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奠定思想基础。如今,《汝南之花》半年一期,依然在服务当地群众。 说到梅文鼎,不得不提到叶挺将军。“祖父与叶挺将军的缘分始于1923年。当时,通过叶挺的岳父李少邨先生的引荐,祖父结识了时任国民革命军团长的叶挺。很快,祖父成为叶挺的秘书副官,跟随他参加北伐战争、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。”梅文鼎的孙女梅玲回忆道。 在广州起义中,梅文鼎奉命率领童子军攻打沙面敌军警察局。虽然最终起义失败,但是他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的勇气与忠诚深得叶挺信任。起义失败后,梅文鼎返回台山,继续从事教育和进步刊物的编辑工作,同时密切关注时局发展,等待再次报效国家的机会。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当时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,梅文鼎作为其最信任的部下之一,毫不犹豫地加入新四军,先后担任军长秘书、军部副官长、副官处第二科科长等职。他利用自己熟悉港澳的优势,经常往返军部与港澳之间,为部队筹集急需的物资,转运海外侨胞捐助的钱物。 1938年初,梅文鼎护送叶挺的夫人李秀文及其子女返回澳门期间,受叶挺委托在港澳筹集军火。他通过何贤联系到军火商,购得2000支手枪、200架望远镜及4万发子弹,但需6万大洋。李秀文毅然变卖嫁妆、首饰等凑齐款项。物资运往上饶时被顾祝同部队查扣,经叶挺亲自交涉后发还。这批装备极大缓解了新四军的物资短缺,梅文鼎的担当赢得了叶挺的高度信任。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,梅文鼎更是频繁来往于港澳与江苏、安徽等地的新四军驻地之间。每一次出行,他都要躲避日军与国民党特务的双重盘查,有时甚至需要乔装打扮,在山林与水路间辗转数日。即便面临重重危险,梅文鼎始终牢记使命,从未让一批军需品出现差错。 02 危难时刻 皖南事变中的坚守与营救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,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,叶挺被扣押。在这危急关头,梅文鼎临危受命,担负起营救叶挺的重任。 “祖父首先陪同李秀文女士,持李济深先生的亲笔信,奔走于上饶、重庆、桂林、恩施之间。在衡阳,他曾被特务关押,戴上手铐脚镣,但他始终没有屈服。经过艰难交涉,他终于在上饶见到了叶挺将军。”梅玲说,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梅文鼎先后六次与叶挺见面,不仅传达了党中央的关怀,还将外界情况及时告知被扣押的将士,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士气。 1942年,日军攻占香港,大批爱国文化人士滞留香港,情况危急。周恩来部署营救工作,梅文鼎奉命协助何香凝、廖梦醒等人士转移。他冒着生命危险,在东江纵队队员的掩护下,成功将这批重要人物安全护送到内地。 梅玲说,在此期间,梅文鼎还做了一件令人敬佩的事——当时著名的“亚洲球王”李惠堂因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而滞留香港,梅文鼎通过澳门的朋友,趁夜色用小艇将李惠堂从海上送往内地,使其摆脱了日本人的追捕。 更令人感动的是,梅文鼎甚至让自己的大儿子协助地下工作,他多次将筹集的款项捆绑在孩子身上,让孩子以走亲访友为名,将款项带到香港,再用款项购买医疗器械与药品,偷偷运回内地支援抗战。在父亲的影响下,大儿子后来也投身革命,长大后返回国内,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。梅文鼎用自己的行动,不仅守护了革命前辈与文化人士的安全,更用言传身教,让爱国精神在家庭中代代传承。 03 战后贡献 投身新闻事业与家乡建设 抗战胜利后,梅文鼎继续在香港、澳门等地从事爱国活动。1948年初,他协助李济深、何香凝等人在香港组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(民革),并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。同年,香港《文汇报》创刊,李济深任首任董事长,后由梅文鼎接任,任期长达30年之久。 在担任董事长期间,梅文鼎始终坚守爱国新闻阵地,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让香港《文汇报》成为连接香港与内地的重要桥梁。他提出,报纸要“立足香港,面向全国,服务海外侨胞”,既要及时传递国家政策与发展动态,让香港市民与海外侨胞了解祖国的变化,也要反映香港社会的声音,促进两地的交流与合作。 1949年10月1日,梅文鼎应邀参加开国大典,亲眼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。之后,他多次回到家乡台山,投资兴办教育事业,为当地学校捐赠图书、修建校舍,助力家乡培养人才。 梅文鼎旧居至今已有百年历史,见证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变迁。2023年11月24日,叶挺的长孙叶大鹰专程到访梅文鼎旧居,为这座百年老宅增添了特殊的历史意义。目前,这座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建筑由当地村委会负责日常管理。令人感动的是,身居海外的梅文鼎的孙子孙女始终心系祖宅,计划对旧居破损的房顶进行修缮,让其得以更好地保存下去,继续向后人诉说那段不平凡的岁月。 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档案馆党史编研室副主任林婉瑶说:“接下来,我们将聚焦梅文鼎等台山革命先辈的生平事迹,深入走访他们的亲属,挖掘馆藏档案与民间史料,系统梳理他们在抗日救亡、民主革命等时期的重要贡献,让革命史实更鲜活。” 梅文鼎先生的一生,是对“忠诚”与“担当”最生动的诠释,是台山人民的骄傲,更是无数英雄为国家独立、民族解放不懈奋斗的缩影。
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、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、知识产权等问题,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。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
联系方式:0750-5565827邮件:tssxzzx@jiangmen.gov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