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山财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聚焦困难群体,切实履行财政职责,将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作为保障民生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,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,不断开创社会救助发展的新局面。通过精准施策、强化保障、优化监管等多项举措,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,为困难群体构建了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可持续的保障网络。
一、夯实基本生活救助,筑牢民生保障底线
(一)兜牢困难群体生活底线。2024年,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城乡低保对象人均补差标准分别为713元/月和570元/月,全年累计投入低保特困救助资金超1.5亿元,覆盖13,857名困难群众,分别同比增长2.5%和1.5%。为优化财政政资源配置,台山财政联合民政部门通过动态调整机制,精准匹配救助需求与财政预算,实现“应保尽保”目标。同时依托“一卡通”平台实现资金直达个人账户,有效缩短发放周期,提高资金到账准确率,显著提升财政资金分配效率。
(二)强化困境儿童保障。2024年为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279名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517万元,并协助有需求的困难儿童、留守儿童入托,对临时监护抚养困境儿童费按孤儿标准2,373/人/月发放补助,切实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。此外,落实教育资助政策,2024年为19名孤儿发放助学金28万元,并拨付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补助资金20万元,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262万元,让教育惠民政策惠及每一位困难儿童,做到应助尽助。
(三)完善老年人福利体系。积极稳妥保障高龄老人补贴发放,通过与民政部门加强协作,合理测算补贴人数,将所需资金足额纳入预算,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。2024年为225,845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津贴及百岁寿星补助1,349万元,为老年人生活提供基础保障。此外,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,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开展老年人供养、日间照料、长者食堂、康复护理、适老化改造等多元化养老服务。
二、健全专项社会救助,推动帮扶精准高效
(一)做好就业兜底帮扶工作。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,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群体,合理统筹公益性岗位给予安置,2024年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8个,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1人,发放岗位补贴16.68万元。为429名灵活就业人员拨付社保补贴68.47万元,有效减轻其生活负担,激发就业活力。此外,联合税务部门落实企业吸纳困难群体税收优惠政策,降低企业用工成本,间接拉动社会就业岗位增长。
(二)强化残疾人福利支持。2024年发放资金4,861万元,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,覆盖15,415名残疾群众。通过精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,有效缓解低收入残疾人群体的生活压力,为失能、半失能残疾人提高必要的护理支持,减轻家庭照护负担。同步支持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、康复辅具适配等项目,助力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。
(三)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医疗保障。严格落实对低收入人口、特困人员、返贫致贫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分类资助政策,缴费费用由政府全额负担,2024年人均缴费标准提高至406元,全年拨付特殊群体参加城乡医保个人缴费补助资金2,192万元,并与医疗救助、大病保险等政策衔接,形成多层次保障体系,切实解决困难群体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问题,有效降低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风险。
三、完善资金监管体系,强化财政保障效能
一是规范资金全流程管理。严格执行《民政部 财政部 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监管工作的意见》《江门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》等文件要求,规范资金分配、使用和拨付程序,根据救助范围和标准科学编制预算,确保资金使用精准高效。二是深化跨部门协同联动。联合民政、医保、残联等部门完善救助制度衔接机制,压实财政保障责任,形成资金监管合力。三是健全绩效评价机制。通过动态监测与专项督查相结合,全面提升救助资金使用效益,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。
通过多维度发力、全链条施策,台山财政切实织密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网络,为困难群体托底保障、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。下一步将持续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,提升资金使用靶向性,推动社会救助政策与乡村振兴、就业扶持等战略有机衔接,并探索多元筹资渠道,撬动社会资本参与,形成“财政主导、多元投入”的可持续保障模式,形成共建共治的救助新生态。
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、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、知识产权等问题,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。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台山政府网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
联系方式:0750-5565827邮件:tssxzzx@jiangmen.gov.cn